攻略

《小强热线》如何把“小”做“强”

  • 来源:浙江宣传
  • 时间:2023-07-04 18:45:29

浙江的电视新闻节目《小强热线》,在今年迎来了20岁生日。对这档节目,全省乃至全国的好多观众都不会感到陌生,不少浙江的年轻人就是看着《小强热线》长大的。

《小强热线》走过的20年,也是媒体行业快速发展的20年。面对来自移动互联网的考验和挑战,它“冻龄保鲜”的秘诀是什么?


(资料图)

《小强热线》“小强说”融媒矩阵

一档节目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灵魂人物。《小强热线》能够行稳致远,和主角小强身上的三点品质息息相关。

先说“钻到底”的专业精神。《小强热线》能坚持20年,离不开小强对专业的坚持。小强199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浙江电视台教科频道,至今没有换过工种、栏目,也没有换过部门、频道,这在有数千人的浙江广电集团中是不多见的。

常有人说:“小强,你报道的都是民生小事,一地鸡毛,干点别的吧?”可他扎根民生不挪窝,一句“大事小事,有事您说话”说了20年。事实证明,坚持在“小”处着眼,做精做专,也能把“小”做“强”。

2003年《小强热线》诞生

再说“不怕事”的胆气豪情。“舆论监督就如走钢丝”,针砭时弊、曝光问题,啃的是硬骨头,拼的是铁头功。

2017年,有一次,为撕开“杀猪盘”骗局,小强带着团队卧底一个多月,犯险取证,协助警方端掉了波及全国各地、涉及金额上亿元的数百人的犯罪团伙。正因为这一次次挺身而出,在大家心目中,小强敢说话、不怕事。

最后说“不避难”的职业精神。好新闻是跑出来的,好记者是苦出来的,民生新闻更是“体力活”。

2002年教科频道计划开辟热线栏目,让主持人走街串巷报道民生新闻。彼时主持人大多是端坐演播室念稿,谁都不想做这既辛苦又似乎显得“掉价”的差事。只有小强硬着头皮上了。2003年1月1日《小强热线》开播,节目组算上小强一共就3个人。记者、摄像、司机、配音、主持,小强啥都干。每天扛着摄像机、举着话筒,开着一辆破旧越野车满浙江跑,跑出了浙江民生新闻的第一步。

现在,尽管小强成了频道的“强总”,他依然奔波在一线,每年防汛防台期间他还是和年轻人一起“追风”,被人戏称是“最老”的“追风少年”。

小强虽是荧幕中的主角,但这档节目从来不是一个人的“独舞”,它背后凝聚着一群人的倾心倾力。

转眼20年,这个曾经只有3个人的小团队,如今已经发展为有近100名“小小强”的大战队。2008年汶川地震,小强与摄像两人第一时间赶赴震区。半个多月里,他们在前方克服种种困难深入采访,后方几十人的策划团队随时开会、夜以继日远程支援,在悲恸中一起完成了20篇客观冷静又有温度的报道。

2008年,小强在汶川地震灾区一边报道灾情,一边帮助老乡重建家园

而更多的时间里,节目组奔波于各个城市的角落。就像有网友说:“那辆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橙色面包车,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,见证了一代新闻人的坚守。”

团队奋力奔跑,平台也倾力支持。《小强热线》成立之初,浙江广电集团和教育科技频道就将其作为重点扶持对象,给予这个“新生儿”极大的支持。2006年起,浙江广电集团将小强作为品牌“四大主持”之一,将其量身打造成浙江第一代电视主持明星。近几年广电集团又把“小强说”确定为首批重点培育的新闻类个人账号,集团和频道拨专项扶持资金、配置专班运营,将其打造成“广电名嘴”核心IP。

直到现在,浙江广电集团每年新招的毕业生中,最优秀的一部分人都会安排到《小强热线》等几档主要新闻节目中去,频道更是投入最好的记者编导、最强的资源力量。

平台的支持还不止于此。作为一档舆论监督类栏目,《小强热线》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挠和风险。比如被投诉方通过各种关系“走后门”,希望节目组“手下留情”不要曝光。这时,浙江广电集团总是充分尊重新闻事实,不随意干预报道、“和谐”片子,为节目撑腰。另外,也充分加强对记者的保护,比如2009年,广电集团专门为小强上了1.2亿元的保险,这也是全国媒体人中的最高保额。

小强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现场

在浙江,像《小强热线》一样“长寿”的新闻节目还有好几档,比如浙江电视台的《经视新闻》22岁了,《1818黄金眼》《范大姐帮忙》19岁了,《新闻深一度》也13岁了。

放眼全省和全国,杭州的《民情观察室》、宁波的《讲大道》、温州的《百晓讲新闻》、安徽的《第一时间》、河南的《小莉帮忙》、山东的《小溪办事》等,都是坚持了10多年的民生新闻节目。

它们之所以能历经大浪淘沙而长盛不衰,笔者认为,秘诀有三方面。

民生新闻就是朝着解决问题去的。有人说,这类民生节目是在医治社会的“牙疼”,因为“牙疼不是病,疼起来要人命”。民生节目就是要体会群众冷暖,实打实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。

2004年,台州一对小夫妻怀上了罕见的四胞胎,但因经济困难,夫妻俩来到杭州求助小强。小强马上帮忙联系医院,给予他们最好的医疗团队支持。经过一场艰难的手术,这位妈妈最终平安诞下“奇迹四胞胎”。得知母子平安的那一刻,一直守在产房门口的小强也激动不已,热泪盈眶。此后,小强一直与四胞胎一家保持联络,关注和鼓励孩子们成长。

小强与四胞胎的合影

正是这样的将心比心,才让各方与节目建立深厚共情和信任,浙江很多群众遇到困难,总会想到《小强热线》。

民生节目也应融入媒体深度融合的浪潮。在日新月异的融媒体时代,民生节目不能守着电视频道的“一亩三分地”,只有主动开发出融媒体产品,才能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深入。

比如《小强热线》在移动端打造短视频IP“小强说”,迅速发展成覆盖十个播发平台、2100万粉丝的融媒矩阵,每天网络互动量将近100万人次。相似的,还有《1818黄金眼》与B站“牵手”,在年轻人中赚了一波流量,全网粉丝超过3000万,年均阅读量超200亿。不久前,浙江的“视听新物种”“Z视介”上线,这些节目也将在新平台上谋篇布阵。

在解小难题里看见大时代。民生的“鸡毛蒜皮”里映射着时代的发展变迁。这些节目跳出“小”“碎”“散”的窠臼,从小视角看大发展。《小强热线》曾访谈了200多位浙江的“最美人物”,包括时代楷模陈立群,全国道德模范吴菊萍、姚玉峰等,一个个故事折射时代的亮点、人性的光华、社会的进步。

这些民生新闻节目,既是主流媒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,也是观察记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样本。它们伴随一代人的成长,日复一日传递民生进步的点点滴滴。

民生无小事,关键在用情。以百姓百心为己心,以凡人凡事为己事,街头巷尾、寻常阡陌,都将是媒体人的“铁肩道义、妙手文章”。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南方教育装备网版权所有  

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

  

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